新闻动态About Us

首页 >新闻动态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沉淀和爆发
发布时间:2019-08-29 浏览:5361次

21世纪的区块链资产交易市场鱼龙混杂,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概念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区块链资产交易市场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区块链生态体系主要由三方组成:项目方、投资方、交易所。为项目方和投资者搭起桥梁的交易所目前正位于这个产业链的顶端。从目前区块链资产交易整体市场来看,交易所数量增长的很快,小创业团队主导,大交易所平均运营时间不足3年。现阶段区块链资产交易场所有3种: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场外OTC点对点交易。场外点对点交易因撮合效率低下,基本上只作为大额交易和规避法律风险的交易途径存在。当前的主流交易都是在中心化交易所内完成的。从区块链资产交易主流业务模式来看,币币交易的市场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区块链资产交易的盈利主要来自上币、交易和提现的手续费,市场规模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


区块链资产交易系统有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种模式。传统中心化的交易所,交易高效,能为项目方带来流量与用户;也为投资者降低交易门槛,提高投资效率。但是,中心化交易所存在的安全性差、运营方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是依靠智能合约来保证的。这两种方式涉及到的资产安全等级是天差地别的。 


中心化交易系统的不足,使得去中心化交易系统成为区块链资产交易的重要发展方向。现实是,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智能合约和区块链共识协议的本质决定了去中心化交易所在系统迭代方面存在着天然的约束,这即是它在业务的可信度层面的优势,也是它做为系统的劣势。比如在托管钱包层,可以通过设计多签名地址或共享密码的方式,让交易所未得到用户授权时,不能私自变动用户的资产。另外,在交易和撮合层面也通过密码学实现交易授权的检验,保证订单和成交记录的有效授权和交易数据的公开透明,不可慕改和伪造。


那么,我们又如何面对软件系统生命周期的“发现问题”?


基于方案获得 “共识”→“开发实现上线更新”→“发现新的问题”的循环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完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面临的挑战。在数字资产交易领域,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开放有多重要?数字资产中心化交易所的投资者和项目方一定深有体会。


怎么构建去中心化的开放平台?


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团队讨论下形成,将中心化交易所去除对资产和交易清算的职能,用传统金融行业历经几十年发展获得的经验,以金融行业的成熟业务架构和区块链技术来重构行业设施,做到既可以维持中心化交易所的速度,深度,又可以把安全责任分离出来由行业组织可管理。真正的区块链交易所应该做到什么呢?首先,会员注册都将形成一个特有的token地址和私钥,不需要手机号码注册,这是绝大程度上的隐私安全,至此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身份。会员有了自己的身份就可以选择充值数字资产,可以选择交易对自由交易,每一笔交易都是链上可查,这就是加固的信任机制和可追溯原则。同理可知,当我们选择交易时,我们所出卖的每一笔数字资产,都将通过去中心化交易所进行及时锁定,也将在交易所市场中被所有投资者可视可查,当我们寻找到的每组买家,购买的足迹都将被公链区块记录下来,我们的每一笔交易都是公开透明可查询可追溯,任何篡改和造假的行为都将不复存在,这对于当今信任问题严峻的社会环境下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有效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力度。另外,当我们充值或提卖或者转出转入都不再是人工操作,而是通过自己特有的token地址和私钥直接进行自动操作,这个过程是对个人数字资产的进一步加固和保障。对比一下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交易机制:在用户将资产从自己的钱包转入中心化交易所那一刻开始,这笔资产的实际控制权就已易主,掌握在平台手中。要提币、要交易都得通过平台,平台具有绝对话语权和操控权的。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则不然,由于平台分配的地址私钥同样归用户所有,所以在平台账户上的资产始终都是用户掌握的。这就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带给广大投资者最真切、实在的感受和体验。


去中心化交易所追求的本质是在信任层面去中心化,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讲,是通过密码学和区块链的特性实现由技术到信任。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赋予的释放是由用户通过数字签名直接投权的,确保用户和交易指令不受中心化机构操纵,产托管的安全性和运营可信度有很大提高。原则上讲是不可能被盗的。但是,由于资金的流动性受限,在交易围合速度、交易成本、原子跨链等方面难以满足交易者的需求,限制了交易者的机会;用户需要支付更高的交易手续费,并且拥有相对较差的体验。


交易所的交易令和资产都在可信的区块链上执行和流转,同时接受监管理机构的全面监管,通过技术和监管的双重手段解决业务作恶的可能,从根源上解决了当前中心化交易所的各种问题,可以为交易提供更好的交易体验,同时也推动数字货币行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